首页 >> 资讯 >

充电桩行业景气度高涨 充电桩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投资分析

2023-08-17 12:38:36 来源:互联网

充电桩行业景气度高涨

在电价因素带来充电费用上涨的背景下,国内充电桩利用率保持中枢上行的趋势,有望直接带动运营端利润提升和前瞻性的设备投资增长。充电桩行业景气度高涨。

为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到2025年,浙江全省将累计建成充电桩230万个以上、乡村不少于90万个,其中建成公共充电桩12万个、乡村不少于2万个,满足400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达到100万辆以上,建成新能源汽车维保服务网点超500家;全省车桩比降至1.5:1。


(相关资料图)

充电桩产业链涉及到的上游为元器件和设备生产商,主要负责提供各种充电桩元 器件和充电设备;中游是充电站建设和运营商,负责充电站的搭建和运营,提供 充电服务;下游是新能源电动车用户,在充电桩上进行消费。为解决充电难、充电慢等问题,各地纷纷行动,强化顶层设计,推出支持政策,大力推动包括充电桩在内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2-2027年中国充电桩市场预测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

充电桩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投资分析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新能源汽车行业迅速发展,充电桩作为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基础设施,正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机遇。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力支持以及城市环保要求的提高,使得充电桩行业在中国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根据IFIND数据,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同比增长67%,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4513万辆。根据我国2025年实现车桩比2∶1的规划,预计2025年充电桩数量将达到2257万台,较2022年增加1305万台。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是拉动充电桩增速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规模化、高质量的快速发展阶段,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由政府政策转向市场需求。新能源汽车技术日渐成熟,纯电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截至2022年,纯电车销量已攀升至536.5万辆,保有量达到1310万辆。据中汽协预测,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900万辆。

日前,海南、浙江等地推出政策,对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作出具体规划。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政策与市场需求共同提振下,充电桩产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市场将维持高景气度。

从各省市对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制定的发展规划来看,各地方政府以适度超前、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为主要目标。发展思路围绕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和消费升级,拓展充电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推进新能源与“新基建”协同发展等方面布局。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加持下,充电桩行业入局者不断增加,充电桩的保有量也持续增长。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当前,我国已建成包括521万台充电桩在内的,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为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充电桩相关企业近34.5万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10万余家,新增注册企业增速为47.2%。

充电桩行业面临挑战与机遇

分析人士指出,继续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充电桩的利用率,与充电桩区位选择,用户粘性高度相关。只有提前占据优质的充电桩区位,提高充电桩覆盖范围,才能够提高用户粘性,并进一步提高充电桩利用率。同时,充电桩行业的发展也引发了对未来盈利模式的探索。天风证券建议,想要提升充电运营的经济性,核心的因素在于使用率和电价。一方面,为提升使用率,大功率柔性充电堆技术能够使投资成本降低,并且柔性堆的功率可随时向上升级,降低重复投资。另一方面,在电价层面,由于充电桩企业直接向下游用户收取电费,而运营商所用的电一般向当地物业公司采购,目前充电运营商通常推出分时电价策略,电网拉大峰谷价差,在此基础上,光储充的必要性或将提升。

在国内外政策驱动以及欧美巨大市场空间带来的出海机会下,充电桩企业的业绩或许正陆续兑现中。

充电桩行业报告对中国充电桩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同时揭示了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想了解关于更多充电桩行业专业分析,可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充电桩市场预测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创投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

返回顶部